一、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中,評估機構能做什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是什么?就是社會的主要資源被落后的產業和公司占據,需通過化解產能過剩、提高企業產能利用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僵化的勞工保護、組織新產業獲得資源等一系列措施進行社會資源重新配置。供給側要通過產業的調整,通過創新,來提高生產率,來適應市場需求的結構變化。
2016年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五大方面,評估機構能在各該五大環節中發揮專業機構應有的專業優勢,提供客觀、科學的價值參考,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促進科技和制度創新,發揮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國有企業以無形資產為代表的特殊資源的價值保護和增值中,維護和增強國有資產合法權益。
一是“去產能”方面。“去產能”就要將處置國有“僵尸企業”作為去產能的重點,將其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協同推進,要關停并轉,要兼并重組、債務重組或者破產清算,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
國企改革是資產評估的傳統業務領域,更是評估機構的業務強項,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隨著PPP、混合所有制、清理僵尸企業、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改革等改革任務一步步的推進,國有資產產權變動行為預期會進入高峰,資產評估機構作為國有資產的管理工具,能此期間更好地發揮作用。
二是“去庫存”方面。“去庫存”過程中,各級政府已將去庫存與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PPP項目結合起來,使去庫存任務更接“地氣”,更貼民生。
評估機構可以利用專業優勢為政府提供棚戶區改造的老舊房屋(被征收房屋)的評估、附著物清理等等;可以為項目提供存量公共資產的歷史資料(評估價值)、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工作、出具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可以為政府提供城市棚戶區改造財政資金績效評價、財政評審等等。
三是“去杠桿”方面。“去杠桿”的重要途徑是加大力度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提高效率,增加股本及內源性融資的比重,其好處是既能減少對債務的依賴,也不致過多影響信用的適度擴張。必須大力發展股票市場,推動企業增加股權融資。對于國有企業,應多吸收社會資本入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一步。亦可考慮債轉股,對國有企業債務進行宏觀審慎的管理,從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監督機制,以及把國企的改革上升到國有資產改革的層面,從頂層設計來解決問題。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在繼續完善主板、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覆蓋全國的各類產權交易市場、“大資產管理公司”等。
如此,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權轉讓、債轉股、股權融資、IPO等等,都是需要我們評估機構的專業幫助。
四是“降成本”方面。推進供給側改革“降成本”,就是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水電氣等生產要素成本和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評估機構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企業把脈號診,為其設備改造、生產工藝、內控制度等等提出建議及節約措施,經過評估機構的專業能力進行深度的邏輯加工、論述和評價,可以發揮價值引導和價值激勵功能,以可以度量的價值形態,成為具體的生產要素,進入價值交換體系,參與生產和交換過程,為企業提供專業人士對特性信息的客觀反映及意見建議,促進企業科技和制度創新。
五是“補短板”方面。“補短板”一般是政府層面的,重點是補齊科技創新、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三大發展短板,補齊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兩大民生短板,補齊改革落地這一制度供給短板,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
評估機構要提升服務政府工作能力,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積極服務財政資產管理工作和財稅改革,助力完善相關財政體制機制,進行財政評審、績效評價、事前調研、事中跟蹤、事后評價,最后進行項目評估。引導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師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積極為政府提供智力支撐。
二、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中,評估機構應當怎么做?
國家全方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味著大量的資源、資產重組或重新配置,同時也必將有力釋放出對相關服務業的巨大需求。資產評估行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代表,將由此迎來改革發展的巨大紅利期,所以,評估機構應當要把握機遇,找準發力點,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精準服務。
新的形勢為評估機構創造了條件,給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服務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是資產評估機構的傳統業務。但在新形勢下,利用傳統的眼光、傳統的方法、傳統的思維,服務新形勢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就跟不上了。
評估機構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認識和自覺擔當歷史賦予資產評估行業的光榮使命,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貢獻。同時要有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和職業前瞻性,強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研究和市場分析,準確把握市場動向和服務需求,不斷拓展服務市場,提升服務能力再創行業輝煌。
一是支持政府科學決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政府更好發揮作用,對政府的科學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產評估作為專注于價值的專業服務行業,在價值發現、價值管理領域積累了大量專業知識,凝聚了一批專業人士,形成了廣泛的專業網絡,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必要、急需的專業服務。資產評估行業應該發揮價值發現的專業特長,適應政府決策程序需要,提升服務能力,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二是創新服務國企改革。應加強對資產評估服務國資國企改革能力的提升,推動國有資產定期重估研究工作。評估機構可以發揮價值發現和價值尺度功能,為交易各方提供客觀、科學的價值參考,從供給側引導市場對資源配置做出科學、合理的決定。
比如,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關鍵問題就在于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但目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首先就是生產率比較低,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其次,企業融資成本較高,用工成本、物流成本,環保成本不斷上漲,企業負擔加大。
評估機構就可以利用企業提供的生產、銷售和基礎財務數據,進行適當的歸納、總結、分析等簡單加工后形成市場上宏觀數據,再經過評估機構的專業能力進行深度的邏輯加工、論述和評價后形成的報告成果,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人士對特性信息的客觀反映及意見建議。從提供這個服務角度來講,行業本身進行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升級就有巨大空間。評估機構要認識到自己提供信息服務的獨特價值,才能提供專業成果和優質的專業服務體驗。
三是拓展資產評估服務領域和服務功能。加強市場理論研究,引領市場拓展。加強資產評估服務國企改革的制度供給,推動《資產評估法》的出臺。比如,在“去庫存”方面,評估機構要積極開拓參與拆遷評估業務,為各級政府棚戶區改造、征地拆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服務。
“沒有金剛鉆,怎攬瓷器活?”服務創新的領域,需要自己先掌握業務本質,手中有“殺手锏”。要圍繞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積極拓展評估服務新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助力市場健康發展。比如,服務PPP項目的評估存量公共資產、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工作、出具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提供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等等。
除了為市場參與各方提供獨立客觀公正的價值咨詢,還可以價值發現為起點,利用專業經驗和服務網絡積極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如開展資產管理、價值鏈改造等咨詢服務等。
三、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中,評估機構更需進行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為審視評估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資產評估行業在供給側也存在很大改善空間。
一是需要強化人才培養及業務創新。“打鐵還需自身硬”,有創新的業務,就需要有創新的人才。要提升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水平,優化行業人才結構,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提升行業高端人才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創新調結構,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帶需求,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能力,優化完善行業人才培養制度機制,擴大人才入口,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和手段,拓展行業后備人才隊伍。
鼓勵和引導大型評估機構開展國際評估業務。圍繞擴大對外開放、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積極為評估行業開展國際業務提供信息服務、搭建業務平臺。支持和鼓勵評估機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境外評估機構交流與合作。
中小評估機構要立足本地,把握實際,在堅持資產評估的價值發現功能基礎上,積極拓展資產評估的服務功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把握形勢的脈搏,在改革中實現行業的脫胎換骨,在創新中更好地服務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一代評估人的歷史使命。
二是需要用互聯網+思維變革評估行業服務鏈。李稻葵指出:“互聯網與出租車結合產生了各種打車公司;互聯網與金融結合,產生了新的金融業態;服務業與制造業結合,產生了一些定制類產品。”互聯網+不是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實際上是一個升級換代的概念。目前,資產評估行業對于互聯網的應用程度還比較低。
未來,互聯網+評估,評估領域應當做到線上服務和線下業務鏈的升級與融合,建立統一的行業公開誠信檔案查詢系統和評估價格體系、參數體系、評估案例查詢系統,為評估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持和技術支持。在未來的行業服務鏈條里,80%的信息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完成,剩下20%是特定化、性的專業判斷,才需要通過專業人士的技術判斷來完成。比如不同方法的評估結果的取舍,及評估結論的性或區間值等,需要評估師做出專業判斷。積極開展行業大數據研究。組織研究評估行業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問題,研究推動大數據在評估行業的推廣應用。
三是評估機構要積極推進行業制度供給。繼續積極配合做好資產評估立法工作,努力推動資產評估法早日出臺。配合有關政府部門做好評估機構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相關工作,加強資產評估行業的正面宣傳,特別是多宣傳行業的成功案例以及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讓社會各界人士充分了解資產評估行業,以擴大行業的社會影響,完善行業管理改革相關配套制度。創新評估準則和方法。完善評估準則體系,指導規范行業執業行為,增強準則的適時性和適用性,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評估市場需求,針對新興評估業務,研究制定相關評估準則。
要建設評估大平臺,打破評估行業壁壘,充分利用各專業專家的工作,全面提升國企整體評估、商標zhuanli等無形資產評估、機器設備評估、珠寶首飾等等傳統評估業務,解決對土地、房地產、礦業權、林業權、二手車等等評估行業壁壘。
三是要全方位“一站式”解決客戶需求。“用系統性思維解決好客戶的一系列專業服務需求。”客戶價值的產生與發展就是一個系統性過程,它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就看評估機構能否系統地跟進與發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于創造需求、引領消費。”比如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改制評估,它們的價值服務需求是連續的。一階段是改制的評估,第二階段是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估值,第三階段是上市發行定價的評估。然后,還有期間一系列股權變動的專業服務,這就是系統性、全方位專業服務的理念。
針對市場實際,加大對評估新領域、新方法的研究和創新,以創新引領市場發展。比如,企業設立時的可行性研究,運行過程中的抵押價值評估、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企業合資合資價值評估、為企業提供的司法鑒定評估,企業不良資產評估,企業終結時的清算價值評估等等,可以為其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的服務,提升服務檔次。評估機構應研究如何拓寬市場,使評估機構在做精、做專、做特、做全上下功夫,從執業質量上、執業水平上、服務態度上入手,積極主動參與企業全方位服務。
五是完善行業自律管理體制和文化機制。行業越發展,監管越重要。評估行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除了要激發行業發展內在活力,更要強化行業自律監管,按照“抓源頭、提質量、樹形象”的監管思路,完善監管檢查制度,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強化監管組織實施。加強業務質量控制,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自律懲戒力度。
同時,要積極倡導并引領行業建設和諧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培育行業的文明道德風尚。提出“行業發展了如何更好地回饋社會”的命題,行業與社會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行業發展了,也要肩負起促進社會和諧的責任,充分展示行業的愛心、良知和崇高境界,使行業更好的融入社會,得到社會更好的認可。只有這樣,才能使評估師的步子越邁越扎實,評估行業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征文作者情況登記表
姓名 | 蘭勇 | 性別 | 男 |
單位 | 山東仁誠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 職務 | 經理 |
電子郵箱 | lanyongcpa@126.com | 文章 題目 | 服務供給側改革 評估機構更需供給側改革 |
手機號 | 13805379414 | ||
征文摘要: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新形勢為評估機構創造了條件,給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服務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是資產評估機構的傳統業務。但在新形勢下,利用傳統的眼光、傳統的方法、傳統的思維,服務新形勢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就跟不上了。 評估機構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認識和自覺擔當歷史賦予資產評估行業的光榮使命,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看到能做什么,應當怎么做,還要有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和職業前瞻性,對自身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研究和市場分析,準確把握市場動向和服務需求,不斷拓展服務市場,提升服務能力,再創行業輝煌。 |
0086-0537-2163936
電話:0537-2163938 ;0537-2163967;0537-2163972
郵箱:jnrc666888@163.com
網址:jigubd.cn
地址:金宇路30號百豐大廈17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