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命運真正的舵手,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的人事物,而是潛藏在你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人無法從頭來過,所以你永遠無法知道你的決定是否完全正確。
但是,你要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
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指導著我們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式,進而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走向。
宗慶后18歲的時候,在一個農場干活,挖鹽、割稻、燒窯……都是苦力。
他說,那時自己“腦袋里有過各種各樣的夢想”,“總想出人頭地,總想做點事情”。
——和現在的我們一樣。
但是他沒有機會。
——也和現在的我們一樣。
不過他沒錢買彩票或者想別的歪門邪道。而是賣力干活,有空閑就看書,學本事。
就這樣在農村待了15年,他才回到杭州,在一家校辦企業賣冰棍和學生文具。
他依然“想出人頭地,想做點事情”,但依然沒有機會。
又9年。
直到42歲,他才辭了職,承包了一個又窮又小的校辦工廠,每天勤勤懇懇地蹬著三輪車,風雨無阻地去送貨。
“一根冰棍4 分錢,賣一根只賺幾厘錢。”他至今記得。
然后,就從小小的汽水、冰棍和文具中,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一步一步,一點一點,他創建了娃哈哈帝國。
一個人因為相信,才會看見。
絕不是因為看見,才去相信。
看見與其說是一種能力,不如說是一種信仰。
我們常常睜大眼睛,去世界的角角落落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卻忘了,一個人若心里沒有信仰,無論到哪兒都會迷路。
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
北大校友盧新寧,曾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個演講。
演講中,她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
“我唯 一 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 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
“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
這不是唱高調,而是真心話。
很喜歡顧城的一首詩:
“你不愿意種花。 你說,我不愿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
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
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一個人對奇跡的信念,永遠是一個奇跡或一件美妙的事情,能夠產生的首要前提。
稻盛和夫曾說,人不應該為外界狀況所支配,不應該成為"狀況盲動型"的人。
所謂"狀況盲動型",是指自己本來打算"想這么干",但顧慮到社會形勢、經濟形勢,馬上就覺得"實現困難",從而輕易放棄的人。
對狀況的理解越是深入,就越覺得不可能。他們自己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相反,從內心深處"就想這么干"的人,就是具備強烈愿望的人。
不管周圍的環境多么困難,為了實現愿望,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激情和創意源源不斷。
處于同樣嚴酷的環境之中,"狀況盲動型"的人只是理解狀況不利的一面,最終只能領悟到自己的愿望是多么脫離現實,多么莽撞無謀,并放棄目標。
但是,另一種人,他們持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提升至信念高度的強烈的愿望,他們思考的是如何解決問題,他們開始努力,開始千方百計、鉆研創新,可以馬上重新鼓足勇氣,奮勇前進。
在人生中,銳意進取、成果卓著的人,屢屢遭受挫折的人,還有平凡庸碌的人,他們之間的差距就在于此。
無論什么時候,守住心中的那份光與熱。
那樣的你即便會被烏云籠罩,但身體里會擁有一把利劍,不需期盼烏云的散去,它們早晚會被你刺穿。
看不到太陽,我們就成為太陽,成不了太陽,我們就追著太陽。
很喜歡這段話所表達的意義:
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見什么;
你看見什么,才能擁抱什么;
你擁抱什么,才能成為什么;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你可以低著頭,汲汲營營地找尋地上的六塊錢,活成日復一日的螞蟻人。
也可以抬起頭,讓那曾經照亮你寶貴生命的月光,重新降臨在平庸的生活中。
忠誠于內心的想法,才會成為最獨特的,最鮮活的自己。
重新拾起自己的夢想,會讓我們平凡的生命變得不凡。
來源:人民論壇網,資料:自言稚語、插座學院、讀者、拾遺
0086-0537-2163936
電話:0537-2163938 ;0537-2163967;0537-2163972
郵箱:jnrc666888@163.com
網址:jigubd.cn
地址:金宇路30號百豐大廈17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