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問,會計和審計有哪些區別?今天小編就從12個方面給你徹徹底底講清楚:
請看:
思路不同 心態不同 關注重點不同 整體性把握不同 開玩笑不同
報表—>總賬—>明細賬—>會計分錄—>原始憑證—>經營活動
利用商業邏輯分析財報數據,包括和上年同期歷史數據對比,以及和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對比;銷售收入與經營環境變化的關系(比如釣魚島事件嚴重影響日企的銷售收入)。看看財務報表有無明顯不合理之處,如果有,則進一步采用上述方式深究。
會計人:哎呀,那個傻逼應該發現不了吧;審計人:哈哈,這個傻逼,被我發現了吧。
類似師生關系 對話看不同
可見,同是看報表,人員若處于不同的立場,關注的重點就不同。
產生的前提不同 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 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也即是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 兩者性質不同 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 審計則處于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 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兩者對象不同 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也即是經濟活動價值方面; 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方法程序不同 會計方法體系由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三部分組成,包”括了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等內容,其中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記賬、算賬和報賬方法,其目的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必須的資料和信息; 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收集審計證據、對照標準評價,提出審計報告與決定,使用資料檢查法、實物檢查法、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完成審計任務。 職能不同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監督;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此外還包括評價和公證。 會計雖說也具有監督職能,但這種監督是一種自我監督行為,主要通過會計檢查來實現,會計檢查或查賬,只是檢查賬目的意思,主要針對會計業務活動本身,而審計,既包含了檢查會計賬目,又包括了對計算行為及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分析、檢驗,即含審核稽查計算之意; 會計檢查只是各個單位財會部門的附帶職能,而審計是獨立于財會部分之外的專職監督檢查;會計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檢查范圍、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審計的目的在于證實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實現審計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 一手段。 任何審計都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審計授權或委托人。 審計主體,是指審計行為的執行者,即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為審計第 一關系人;審計客體,指審計行為的接受者,即指被審計的資產代管或經營者,為審計第二關系人;審計授權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權或委托審計主體行使審計職責的單位或人員,為審計第三關系人。 一般情況,第三關系人是財產的所有者,而第二關系人是資產代管或經營者,他們之間有一種經濟責任關系。 第 一關系人----審計組織或人員,在財產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經營者之間,處于中間人的地位,這要對兩方面關系人負責,既要接受授權或委托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會計資料認真進行審查,又要向授權或委托審計人(即財產所有者)提出審計報告,客觀公正地評價受托代管或經營者的責任和業績。 為此,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獨立性,不受其審其他方面的干擾或干涉,這是審計區別于其他管理的一個根本屬性。
0086-0537-2163936
電話:0537-2163938 ;0537-2163967;0537-2163972
郵箱:jnrc666888@163.com
網址:jigubd.cn
地址:金宇路30號百豐大廈17層